365体育网址,皇冠足球体育

网站支持IPv6 广西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广西防城港 > 城市概况 > 人文防城港 > 防城港文化

大型现代采茶剧《情暖北仑河》背后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20-09-11 08:55

  • 来源:防城港日报

  8月3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现代采茶剧《情暖北仑河》在我市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情暖北仑河》是我市原创的大型当代本土白话采茶剧,主要讲述了瑶族女子盘木英三代人在中越两国界河——北仑河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首演后,该剧颇受好评。9月4日,记者来到了市采茶戏学会,就该剧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情况进行采访。

  
  据市采茶戏学会会长许积德介绍,《情暖北仑河》的创作背景来源于改革开放时期开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自此让边境地区的人民生活、生产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联系我市为大西南门户及东盟桥头堡的重要地位。全剧以“诚信”为总基调,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拉开序幕,讲述盘木英的人生故事。尤其是从盘木英下嫁还债、卖房还债等主要情节来体现她的诚信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背景和内容选择方面,该剧的创作团队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深入我市边境地区采风,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兴边富民行动情况。剧中出现的北仑河开发项目、漂流项目等都是真实情况来进行改编创作;剧中的场景、服饰皆是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少数民族选择方面,创作团队了解到,以往瑶族在中越边境一带属于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但瑶族人民在参与边贸发展后,逐渐走出封闭大山、走向世界。他们是边贸发展受益最大、感触最深的少数民族,所以最具代表性。剧中通过展示盘木英生活的改善来体现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和关心关爱。
  
  在演绎语言选择方面,该剧选择用白话来演绎。白话是防城采茶戏的主要特点之一,防城采茶戏早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看来,越是本地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选择用白话来演绎。”许积德称,用白话演绎,能让采茶戏更具本地韵味,更能使作品“走出去”。并且,剧中的矮脚步、钱尺舞、花扇舞等都是防城采茶戏的特点。
  
  在时间跨度选择方面,该剧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到至今,以此来对比突出盘木英三代人的生产、生活变化。时间跨度长,创作难度大,在剧情的情节、逻辑上都需要仔细推敲琢磨,截至首演,已反复修改剧本达13次。同时,为了让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则采取用背景、唱词、念白来交代故事背景,让观众更容易看懂剧情。
  
  盘木英是该剧的主角,那么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吗?许积德表示,在峒中镇细坑村采风时,一名瑶族老人讲述了她的丈夫中年出走越南的故事以及她的人生经历。创作者因此受到启发,引用老人的故事,但这位老人并不是盘木英。此外,剧中的赵敬德、阿玲、阿宝等人物虽然都是塑造出来的,但是他们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许多瑶族人民身上的真实故事,剧情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许积德还介绍,主角“盘木英”的名字也“大有玄机”。在细坑村,创作者发现许多瑶族人民都姓“盘”,即选用“盘”字为姓氏;取“木”字是因为创作者考虑到瑶族人民多数住在山里,依山靠山,因此格外敬畏山神,把“木”字放在姓名里实为敬山;“英”字则意为这是一个非常坚强、百折不挠的人,以此更加突出盘木英的坚韧形象。
收藏 打印 关闭

大型现代采茶剧《情暖北仑河》背后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20-09-11 08:55
  • 来源:防城港日报

  8月3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现代采茶剧《情暖北仑河》在我市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情暖北仑河》是我市原创的大型当代本土白话采茶剧,主要讲述了瑶族女子盘木英三代人在中越两国界河——北仑河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首演后,该剧颇受好评。9月4日,记者来到了市采茶戏学会,就该剧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情况进行采访。

  
  据市采茶戏学会会长许积德介绍,《情暖北仑河》的创作背景来源于改革开放时期开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自此让边境地区的人民生活、生产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联系我市为大西南门户及东盟桥头堡的重要地位。全剧以“诚信”为总基调,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拉开序幕,讲述盘木英的人生故事。尤其是从盘木英下嫁还债、卖房还债等主要情节来体现她的诚信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背景和内容选择方面,该剧的创作团队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深入我市边境地区采风,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兴边富民行动情况。剧中出现的北仑河开发项目、漂流项目等都是真实情况来进行改编创作;剧中的场景、服饰皆是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少数民族选择方面,创作团队了解到,以往瑶族在中越边境一带属于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但瑶族人民在参与边贸发展后,逐渐走出封闭大山、走向世界。他们是边贸发展受益最大、感触最深的少数民族,所以最具代表性。剧中通过展示盘木英生活的改善来体现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和关心关爱。
  
  在演绎语言选择方面,该剧选择用白话来演绎。白话是防城采茶戏的主要特点之一,防城采茶戏早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看来,越是本地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选择用白话来演绎。”许积德称,用白话演绎,能让采茶戏更具本地韵味,更能使作品“走出去”。并且,剧中的矮脚步、钱尺舞、花扇舞等都是防城采茶戏的特点。
  
  在时间跨度选择方面,该剧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到至今,以此来对比突出盘木英三代人的生产、生活变化。时间跨度长,创作难度大,在剧情的情节、逻辑上都需要仔细推敲琢磨,截至首演,已反复修改剧本达13次。同时,为了让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则采取用背景、唱词、念白来交代故事背景,让观众更容易看懂剧情。
  
  盘木英是该剧的主角,那么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吗?许积德表示,在峒中镇细坑村采风时,一名瑶族老人讲述了她的丈夫中年出走越南的故事以及她的人生经历。创作者因此受到启发,引用老人的故事,但这位老人并不是盘木英。此外,剧中的赵敬德、阿玲、阿宝等人物虽然都是塑造出来的,但是他们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许多瑶族人民身上的真实故事,剧情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许积德还介绍,主角“盘木英”的名字也“大有玄机”。在细坑村,创作者发现许多瑶族人民都姓“盘”,即选用“盘”字为姓氏;取“木”字是因为创作者考虑到瑶族人民多数住在山里,依山靠山,因此格外敬畏山神,把“木”字放在姓名里实为敬山;“英”字则意为这是一个非常坚强、百折不挠的人,以此更加突出盘木英的坚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