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皇冠足球体育

网站支持IPv6 广西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广西防城港 > 城市概况 > 旅游防城港 > 购在防城港

京族鱼露美名扬

  • 发布日期:2020-08-27 16:06

  • 来源:防城港市新闻网

  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京族鱼露远近闻名,素有“鲶汁之乡”的美誉,已传承上百年。村里“鱼露第一人”,当属黄尚文。
 
  “沾上老黄公的鱼露,青菜都能吃出海鲜味。”提到黄尚文家的鱼露,“老粉”们赞不绝口。为什么他家的鱼露能让人念念不忘?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山心村寻找答案。
 
  “前面这个路口左拐,大概500米再右拐,一直走,就到老黄公家啦……”从村口到村里,记者随口向几个村民打听,他们都能指出黄尚文家的位置。
 
  今年71岁的黄尚文顶着一头银发,却精神矍铄,他带着记者走进鱼露生产车间,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几十个蓝色大罐子摆放得井然有序,里面就装着处于发酵期的鱼露。
 
  谈及鱼露的制作方法,黄尚文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京族鱼露的加工制作繁琐复杂,各种小杂鱼加盐腌制,加上蛋白酶,同时利用鱼体内的有关酶及各种耐盐细菌发酵,鱼体蛋白质水解,经过晒炼溶化、过滤、再晒炼,去除鱼腥味,再过滤、加热灭菌,历时10个月鱼露就算做成了。
 
  打开漏管、过滤……黄尚文舀了一勺鱼露向记者展示。“品质好的鱼露呈橙红至棕红色,无异味,带着鲜香。”黄尚文说,要做出味道好的鱼露很有讲究,基础得搞好,每年的2~3月是鱼量大、最肥美的季节,他会一次性收购1万多公斤鱼拿来制作鱼露。“在用料方面也不能偷工减料,鱼和盐按3∶1的比例放,鱼放少了鱼露味道会淡。”黄尚文说。
 
  黄尚文年轻时当过5年兵,1970年退伍后,他种过田,打过工。问他为什么转行制作鱼露,黄尚文说:“山心村靠海,我们家的祖辈都是渔民,出海捕到的鱼难卖出去,就制作成鱼露,手艺一代传一代。看到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这门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2000年,黄尚文和妻子开始专职制作鱼露,一直谨记父辈的做事原则,坚守着这门手艺。 起初,黄尚文只是在江平镇周边销售自家的鱼露,由于味道正宗,名声越来越大,买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家酒家直接找我拿货,也有不少防城、港口的客户打电话来订,平均每天能卖一百多瓶。”黄尚文说,靠着制作鱼露,除去家里开销,每年他的存折还能存个五六万元。
 
  2016年11月,黄尚文家被设立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族鱼露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更加坚定了黄尚文传承手艺的信心。
 
  鱼露让黄尚文一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建起了两幢新房子。新房子宽敞明亮,客厅的墙上挂着黄尚文一家到北京、重庆旅游的合影。“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了,也组建了家庭,我们一家不愁吃、不愁穿,有空了就出去旅游。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黄尚文笑着说。
收藏 打印 关闭

京族鱼露美名扬

  • 发布日期:2020-08-27 16:06
  • 来源:防城港市新闻网
  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京族鱼露远近闻名,素有“鲶汁之乡”的美誉,已传承上百年。村里“鱼露第一人”,当属黄尚文。
 
  “沾上老黄公的鱼露,青菜都能吃出海鲜味。”提到黄尚文家的鱼露,“老粉”们赞不绝口。为什么他家的鱼露能让人念念不忘?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山心村寻找答案。
 
  “前面这个路口左拐,大概500米再右拐,一直走,就到老黄公家啦……”从村口到村里,记者随口向几个村民打听,他们都能指出黄尚文家的位置。
 
  今年71岁的黄尚文顶着一头银发,却精神矍铄,他带着记者走进鱼露生产车间,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几十个蓝色大罐子摆放得井然有序,里面就装着处于发酵期的鱼露。
 
  谈及鱼露的制作方法,黄尚文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京族鱼露的加工制作繁琐复杂,各种小杂鱼加盐腌制,加上蛋白酶,同时利用鱼体内的有关酶及各种耐盐细菌发酵,鱼体蛋白质水解,经过晒炼溶化、过滤、再晒炼,去除鱼腥味,再过滤、加热灭菌,历时10个月鱼露就算做成了。
 
  打开漏管、过滤……黄尚文舀了一勺鱼露向记者展示。“品质好的鱼露呈橙红至棕红色,无异味,带着鲜香。”黄尚文说,要做出味道好的鱼露很有讲究,基础得搞好,每年的2~3月是鱼量大、最肥美的季节,他会一次性收购1万多公斤鱼拿来制作鱼露。“在用料方面也不能偷工减料,鱼和盐按3∶1的比例放,鱼放少了鱼露味道会淡。”黄尚文说。
 
  黄尚文年轻时当过5年兵,1970年退伍后,他种过田,打过工。问他为什么转行制作鱼露,黄尚文说:“山心村靠海,我们家的祖辈都是渔民,出海捕到的鱼难卖出去,就制作成鱼露,手艺一代传一代。看到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这门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2000年,黄尚文和妻子开始专职制作鱼露,一直谨记父辈的做事原则,坚守着这门手艺。 起初,黄尚文只是在江平镇周边销售自家的鱼露,由于味道正宗,名声越来越大,买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家酒家直接找我拿货,也有不少防城、港口的客户打电话来订,平均每天能卖一百多瓶。”黄尚文说,靠着制作鱼露,除去家里开销,每年他的存折还能存个五六万元。
 
  2016年11月,黄尚文家被设立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族鱼露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更加坚定了黄尚文传承手艺的信心。
 
  鱼露让黄尚文一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建起了两幢新房子。新房子宽敞明亮,客厅的墙上挂着黄尚文一家到北京、重庆旅游的合影。“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了,也组建了家庭,我们一家不愁吃、不愁穿,有空了就出去旅游。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黄尚文笑着说。